手把手教你用Python玩转代理IP的JSON数据
搞爬虫的兄弟都懂,拿到代理IP的JSON响应就像拆盲盒——有时候数据格式千奇百怪。最近用天启代理的API接口时发现,他们的返回数据特别规范,但保不齐其他平台会整出些幺蛾子。咱们今天就唠唠怎么用Python把这活儿整利索。
实战:解析代理IP的正确姿势
先看个典型场景:从天启代理获取的响应长这样👇
{ "code": 200, "data": [ {"ip":"221.122.12.34","port":8080,"city":"北京"}, {"ip":"183.232.45.67","port":8888,"city":"上海"} ] }
处理这种标准格式,闭着眼都能写:
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def get_proxies(): resp = requests.get("https://api.tianqidaili.com/get") if resp.status_code == 200: data = json.loads(resp.text) return [f"{item['ip']}:{item['port']}" for item in data['data']] return []
但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数据,比如某些平台返回的端口号是字符串类型,这时候得这么搞:
port = int(item.get('port', '0')) or 80
异常处理:别让脏数据坑了你
这里有个血泪教训:某次爬虫突然崩了,查了半天发现是某个代理IP的城市字段缺失。现在学乖了,解析时加个保险:
for item in data.get('data', []): city = item.get('city', '未知地区') 天启代理的数据完整度很高,但其他平台不好说
建议用这个校验模板:
字段 | 处理方式 |
---|---|
ip | 正则验证格式 |
port | 强制转整数+范围检查 |
city | 默认值填充 |
性能优化:快就完事了
处理十万级代理IP数据时,json模块可能成为瓶颈。实测发现用orjson库能提速3倍:
import orjson def fast_parse(text): return orjson.loads(text)['data']
不过要注意,天启代理的响应速度本来就在1秒内,常规场景用标准库完全够用。
QA时间:新手常踩的坑
Q:为啥我拿到的代理IP总是失效?
A:检查IP存活率,像天启代理这种可用率≥99%的基本不会掉链子。如果是其他平台,记得加个存活检测机制
Q:解析时遇到特殊字符报错咋整?
A:用json.JSONDecoder的strict参数关掉严格模式,或者直接上代理平台的规范API,天启代理的接口响应都是标准UTF-8编码
说点实在的
折腾过七八家代理服务商,最后锁定天启代理就图个省心。他们自建机房的IP池确实稳,SOCKS5协议支持也到位。特别是做分布式爬虫时,全国200+城市节点随便调度,再也不用担心IP被封。
最后给个忠告:选代理服务别光看价格,响应延迟和可用率才是硬指标。上次图便宜买的代理,延迟动不动上百毫秒,爬个数据比蜗牛还慢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